早稻高开稳走,粳稻弱势运行
(
本周稻米市场总体稳健运行,各方关注的早稻品种高开后普遍稳走,购销平稳,并没有出现预期的火爆。目前早稻主产区收购价高于托市价,集中在0.94-0.96的区间,低于早前市场预期。据华南粮食交易中心调研数据,湖南地区早稻收购气氛平和,农民期望价位在0.95元/斤左右,并不存在盲目的追高心理。虽然减产几成定局,但就当前的库存规模和产需关系看来,小幅减产并不能根本上改变早稻宽松的基本面。以全国稻谷生产第一省的湖南为例,今年该省早稻总产195亿斤,仅比去年减产1.3%。后市随着季节性消费量回升和国有粮库入市轮换开展,需求会得到一定提振,早稻仍有一定的上升空间,但不会出现玉米、小麦那样的火爆行情。市场人士对此预期较为理性,认为早稻后市价格将在0.96元/斤的水平上运行,大部分主体表示不宜过分追高,早稻市场受供给充足以及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制约,难以大幅走高。
粳稻米近期依然弱势运行。黑龙江地区收购价普遍与上周持平,其中佳木斯地区水稻收购价为1.27-1.32元/斤,大米出厂价为1.76-1.82元/斤,均持平;苏皖地区粳稻价格稳中走低,其中南京地区粳稻价格1.35-1.38元,大米出厂价1.87-1.88元,持平;芜湖地区粳稻价格1.28-1.32元,持平,大米出厂价1.81元,较上周下滑0.01元。销区粳米价格保持稳定,其中广州东北米批发价4050元/吨,普通晚籼米3120-3160元,持平。由于现正处于季节性需求清淡时期,南方地区高温高湿天气导致稻米储存风险加大,加工企业入市积极性有限。但随着企业库存的进一步消耗,农民手中余粮逐渐出售,企业入市积极性有望得到提振,随着湿热天气好转,粳米价格存在小幅走强的空间。但经过上半年的飙升和抢粮的疯狂之后,各方购销行为已渐趋理性,加之国家调控得力,大牛行情难以复制。
临储稻谷交易低迷,早稻成交率骤降
本次计划销售稻谷201.02万吨,实际成交18.48万吨,成交率9.19%,其中:早籼稻计划销售10.02万吨,实际成交0.31万吨,成交率3.1%,成交均价1847元/吨;中晚籼稻计划销售190.25万吨,实际成交17.61万吨,成交率9.26%,成交均价1976元/吨;粳稻计划销售0.75万吨,实际成交0.56万吨,成交率74.67%,成交均价2143元/吨。
临储粳稻成交量价齐跌
本次计划销售国家临时存储粳稻10.13万吨,实际成交6.49万吨,成交率64.07%,成交均价2145元/吨。其中:06粳稻计划销售0.79万吨,实际成交0.64万吨,成交率81.01%,成交均价2124元/吨;07粳稻计划销售2.3万吨,实际成交0.44万吨,成交率19.13%,成交均价2175元/吨;08粳稻计划销售3.74万吨,实际成交2.43万吨,成交率64.97%,成交均价2115元/吨;09粳稻计划销售3.30万吨,实际成交2.98万吨,成交率90.30%,成交均价2170元/吨。
郑稻震荡走高
本周涨跌互现,前三天窄幅震荡上升,周四有较大跌幅,当天下跌15元,报收2131元,抵消前几天的大部分涨势,周五小幅回升1元,报2132元,较上周上涨12元,仍处于上升通道。
CBOT糙米跟涨反弹
本周CBOT糙米走势震荡,周五有较强反弹,受临池小麦飙升带动,当天上涨0.416美元,报收10.555美元,较上周累计上涨0.28美元。总体仍处于弱势震荡,7月份开始筑底,处于缓慢回升阶段,小麦近期涨势对大米有一定的提振作用,部分国家将增加大米进口以应对小麦价格的上涨。不过由于全球稻米产量有望创下历史最高纪录,因而大盘可能很难坚持涨势。
主要大米出口国报价涨跌不一
本周泰国5%破碎率大米报420美元/吨,较上周下跌5美元;越南10%破碎率大米报350美元,较上周涨5美元;巴基斯坦5%破碎率大米报410美元/吨,与上周持平。
早稻收获近八成 晚稻栽秧过四成
目前,早稻收获已近八成,晚稻栽秧过四成。据农业部农情调度,截至
六月中旬以来,我国部分地区遭遇特大洪涝灾害,给水稻特别是早稻生产造成影响。各级农业部门认真贯彻党中央、国务院的部署和要求,加大力度,强化措施,扎实开展抢收抢种,农业抗灾减灾工作有力有效展开,灾后生产恢复成效明显,晚稻生产紧张有序推进,竭力做到不空一块田,不荒一块地,全力种足种好种满晚稻。
截至
江西省抓好早稻抢收和晚稻抢插工作,努力夺取全年粮食好收成。截至
今年的严重洪涝灾害,使江西省粮食生产遭受重大损失,早稻、中稻减产已成定局。为完成全年粮食200亿公斤的目标,省委、省政府提出下最大力气扩种二晚,确保80万亩、力争100万亩的扩种二晚目标,实现早稻损失晚稻补。为抓好晚稻种植,省农业厅对鄱阳、丰城等9个重点县扩种50万亩二晚所需要的种子免费提供;所有扩种面积全部列入粮食补贴政策范围,同等享受晚稻粮食补贴,并对单户扩种面积达到100亩以上的给予种粮大户补贴;将扩种面积落实与完成情况,作为评定全国、全省粮食生产先进和高产创建组织奖的重要依据;承担扩种任务的县(市、区),特别是对9个重点县(市),在安排现代农业、大户粮田工程、高产创建、土肥、种子、植保等涉粮项目时,优先考虑,并适当倾斜。全省农业部门采取异地育秧和工厂化育秧方法,为重灾区育秧,并调集9万台(套)排灌机械、3000台大中型拖拉机、7000多台插秧机,尽最大努力帮助受灾群众抢抓时间开展农业灾后恢复生产。
印度季风降雨加强 提振稻米种植步伐
过去一周印度季风降雨明显加强,降雨量创下了今年以来的最高周度水平,大大提振了今年稻米丰产的预期。季风降雨良好可能鼓励政府取消非巴斯马蒂大米出口限制。截止到
菲律宾存粮过多 推行进口大减粮计划
菲律宾政府星期二说,国库存粮过多,准备大量减少粮食进口。
近几年菲律宾已成为世界最大的粮食进口国。国家粮食署(NFA)署长班那约说,前政府留下了进口粮食的订单实在是太多了。他暗示,腐败官员应该对此负责。
菲律宾总统阿基诺星期一在国会演讲中说,国家粮食署从2004年开始进口了太多的大米,其中有些就烂在仓库里。他的话是对其前任的严厉谴责。
班那约是被阿基诺选定领导国家粮食署的。他说,由于粮食供应过度,已造成从越南进口的15万吨大米,从4月推迟到9月交货。据国家粮食署说,菲律宾2009年从海外订购了240万吨大米。这些大米大部分在2010年交货。
班那约说,如果当地大米生产情况很好,政府可能在明年削减进口粮食。“如果我们没有遇到大的风暴,明年我们将大量减少进口。”他重申了阿基诺确立的实现大米自给的目标,称之为“涉及国家安全的大事”。
班那约说,近几年过度进口粮食已经使市场上的大米价格上涨,让国家粮食署背上了38亿美元的债务。他已下令,对食品过度供应的原因进行审计,并要求司法部对这些订单进行调查。
阿罗约政府的农业部长黄严辉星期二否认进口过度。他在接受电视采访时说,在决定粮食进口数量前,曾征求了许多政府部门的意见。(华南粮网 郑文慧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