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推进乡村振兴中躬身履职
——记罗定市第十七届人大代表陈志德
六月盛夏,在罗定市生江镇里午村,大片金色稻田吐露出丰收的寄望。罗定市人大代表、里午村党总支部书记陈志德驾驶着一台收割机,正在进行水稻收割。他对笔者说,与村民一起挥洒汗水、努力创造美好生活,让他体验到很强的幸福感和满足感,这几年大家的腰包越来越鼓,生活也越来越好了。
立足本地实际 亲力亲为服务群众
生江镇是一个典型的农业镇。去年以来,陈志德看到镇里治理撂荒地“如火如荼”,群众耕田种粮“热火朝天”,便觉得农业服务业务或许能成为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的“良机”,发展农村的“第三产业”将会对乡村振兴大有裨益。
在争取到镇党委和政府的支持后,里午村筹资14万元购置了收割机。没有驾驶员,就人大代表带头、村干部带头学,有不懂的操作,就对照着说明书摸索学习。陈志德专门召集村里的人大代表、村干部一起研究学习,经过一次次的练习,村里多了一支“收割机服务队”。村里的群众一致叫好。
“以前每到收获时节,总要联系外面的收割机队,困难比较大。现在好了,村里有自己的收割队伍,省心省力又省钱。”去年晚稻时节,陈志德等驾驶着收割机在里午村的田野里“亮相”,帮助村民收割了200多亩稻谷。
延伸“产业链” 多措并举促增收
“村里和周边的种粮面积多了,粮食产量上去了,可是我们自己吃不完,粮商收购粮食的价格又低。”这是村民的“新烦恼”。在了解到村民的困惑后,陈志德立即与村里的人大代表、村民代表商议解决办法,经过结合实际的研讨,大家一致认为可以盘活村里的集体土地资产,开办碾米加工厂。在多方努力下,碾米厂建立起来了,加工厂用优惠的价格为村民碾米,同时以较高的价格收购村民自种的稻谷进行加工售出。
为了切实帮助村民增收,陈志德还主动联系外出乡贤,与乡贤企业达成了长期稳定供应优质农家米的协议,打开了大米的销售渠道。碾米厂每年可为村集体增加7万元收入。
“去年我们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15万元,今年要争取突破25万元。”陈志德高兴地算起了近年村集体经济的“增收账”:在村委旧址及2间小学楼顶建设光伏发电项目,年收益7万元;利用撂荒地代耕种植水稻30亩,每年为村集体增加收入1万元;将闲置的旧里午村委办公用房出租,获得租金收入3000元……
当好群众贴心人 履职为民办实事
自当选人大代表,陈志德一直坚守“人民选我当代表,我当代表为人民”的原则,认真履职尽责,赢得了广泛的信任。
村里的路灯坏了,给村民出行带来不便。“这路灯坏了很久,一直凑不够钱修。”村民向陈志德抱怨。村里的水利渠道堵塞了,耕地缺少灌溉用水。“如果没有水灌溉,我家水稻今年的收成会少很多。”村民向陈志德诉苦。
了解到上述问题,陈志德马上召集村民代表商议,把村集体的一部分收入用于维修路灯和水利设施,大家表示同意,认为这是一件惠民生的好事。如今,路灯亮起来了,村里的“盲区”消失了;耕地有水灌溉了,水稻变得“饱满”起来了,村民的笑容也更多了。
陈志德表示,“作为人大代表,最幸福的时刻就是为群众解决了困难、办好了实事。接下来我将一如既往坚守初心使命,努力当好人民群众满意的人大代表。”
(生江镇人大办公室)